【醫生爸媽】喇沙書院首屆拔尖生公院從醫未想出走 麥凱鈞:只因香港人造就了他
發布時間: 2020/11/17 18:05
最後更新: 2020/11/17 18:37
首屆拔尖醫科生麥凱鈞系出名校之門,醫科畢業後現為神經外科副顧問醫生,眼看身邊朋友出走私家「搵真銀」,他至今未曾想過要離開公立醫院;即使香港近年風雨飄搖,身為兩兒之父的他亦不欲外走,只因香港人造就了今日的麥凱鈞,又相信香港可以經得起這次風浪。
名校喇沙書院出身的麥凱鈞會考手拿10A,讀畢中六直入港大醫學院,屬首屆「拔尖生」。港大醫科畢後一直留守公立醫院工作至今;5年前考獲神經外科專科資格,擢升為副顧問醫生,亦算是當時年輕副顧問醫生之一,直至現時出走私家之心仍未曾出現。
麥凱鈞前年赴笈法國深造,今年初引入本港首個經眼眶全內視鏡顱底微創手術,為腦膜瘤港婦治療。詳情請見【下一頁】
麥凱鈞不諱言,擔任專科醫生已有5年時間,不少朋友已離開公立醫院,但他一直未有同樣想法,皆因讀醫時受港人恩惠,畢業後一心為港人服務。他提過會考前家中經濟環境有變,入大學後全靠學生資助及獎學金支撐:
Grant Loan(學資處資助貸款計劃)及獎學金都是香港人的錢,想回饋返香港。
同樣正因家道中落的經歷影響,麥凱鈞認為金錢並非最重要,「不斷向錢看,人生就似被枷鎖困住,尤其香港甚麼都貴,圍著錢銀走會好辛苦。」更實際的是,公院是團隊工作,工時相對私家醫生更穩定,毋須周末到醫院巡房,時間省下來就可陪伴子女,又可參與智慧醫院統籌等科技層面工作。
出生80年代的麥醫生見證香港變遷,受訪時亦多次將「真係好鍾意香港」掛咀邊,不僅是留守公立醫院的原因,更多是想留守香港,即使風雨飄搖亦不欲外走;即使眼見身邊朋友一個個移民外地,他亦不為所動:
想子女留港至少讀到小學、中學,不會是因為這個時候就會想移民。
會考前逢家道中落,母親類風濕關節炎病發,喇沙十優狀元首屆拔尖麥凱鈞走上習醫之路,坦言感辛苦「發晦氣」想放棄。詳情請見【下一頁】
他從小至大學都在香港就讀,僅是年前赴法國受訓3個月,他自己亦形容是香港造就了麥凱鈞,亦覺得香港這個地方,特別得別處難尋。
到了外國就需從頭做起,完全放棄香港事業時,就是香港已到了好差的時候,但我又覺得現在不是,對香港仍有希望,相信香港可以經得起這次風浪。
作為尖子爸爸,麥凱鈞期盼子女留港成長,但不奢求子女成績彪炳,與太太有共識不會為子女報讀各式各樣的興趣班催谷,直言不喜歡與別人直接比較,「不應該為做而做」。
麥凱鈞提及子女,臉上隨即掛上慈父笑容,向記者分享兒子對自己做手術的片段及腦掃描大感興趣。問及可會想兒子跟隨自己走上成醫之路,他說:
如果他想做醫生,都歡迎他去做醫生,因為(做醫生)好正面、可以幫到人,相信這是永恆不變的事。
不過麥凱鈞始終認為,子女的品格教育遠較成績重要,現時最重要是有一個愉快及有意思的童年,可以開心成長,將來的期許就要視乎子女發展及際遇:
(成績好)期望當然是最好,但人人期望是否可以達到呢?是否小學或中學的成績就決定了發展,廿年前可能是,現在就未必,即使讀書一般,仍有好多其他才能都可以好成功、有好多條路。
訂閱TOPick Telegram,集合最新優惠及送禮情報:bit.ly/3bebLM2
記者:陳正怡